新生兒(newborn) 急救術

 

新生兒(newborn)定義:出生至一個月

 

剛出生之新生兒(newly born):生產後一小時內之新生兒

 

10% 胎兒在出生時需要協助來開始呼吸

 

1% 需要復甦術

 

嬰兒剛出生,其血氧飽和度<60%,要 10min 以上才會達到 90% 

 

應快速評估以下三點決定是否需要復甦術:

 

1、是否足月產

 

2、是否有呼吸或哭

 

3、是否有好的肌肉張力

 

 

圖表來源: 三軍總醫院小兒部

 

步驟A:呼吸道

 

1.予以保溫
2.適當的頭部擺位,以打開呼吸道、視需要清潔呼吸道
(嗅吸姿勢:將毛巾至於肩膀下方,以維持頭部呈稍微伸展,避免過度伸直或屈曲頸部)
3.擦乾,刺激呼吸,重新擺位以打開呼吸道

4.視需要給予氧氣

 

從初步評估到完成步驟A,要在 30 秒 中完成
評估步驟A-如果新生兒不呼吸或心跳小於每分鐘 100 下,即進入步驟B

 

步驟B:呼吸

 

予以正壓換氣 30 秒鐘
評估步驟B-如果心跳小於每分鐘 60 下,即進入步驟C

 

速率:40~60 次/min

 

步驟C:循環

 

予以正壓換氣及胸部按壓 30 秒鐘
評估步驟C-如果心跳仍小於每分鐘 60 下,即進入步驟D

 

操作方式:

 

脈搏觸摸位置:嬰兒肱/股動脈,新生兒臍脈動

 

位置:兩乳連線中間之正下方(class IIb)

 

深度:至少胸部 1/3 或約 4 cm (class I)

 

速率:約 120 次/min

 

壓胸吹氣比:3:1

 

 

 

步驟D:藥物

 

予以正壓換氣及胸部按壓,並給予 Epinephrine
評估步驟D-如果心跳仍小於每分鐘 60 下,持續步驟C及步驟D

 


 

 

新生兒急救六要素:

 


A. airway 呼吸道

 

B. breath 呼吸

 

C. circulation 循環

 

D. dry 乾燥

 

E. environment 環境(應挪到第一個!)

 

F. family 家人

 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氣管內管的選擇:出生週數除以 10

 

放置的深度:cm=體重(kg)+6

 

更適當者乃將氣管內管置放到尖端黑色標記剛過聲帶

 

 

 

電擊劑量:

 

目前似乎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AED 可以使用於小於一歲之嬰兒

 

ACLS 2010 建議對於小於一歲之嬰兒應使用手動去顫器

 

 

 

 

 

給藥劑量

 

Epinephrine

 

途徑 IV/IO

 

起始劑量 0.01 mg/kg  1:1000

 

或可稀釋成 1:10000 0.1 ml/kg

 

最大劑量 1 mg

 

氣管內管給藥 0.1 mg/kg 對大劑量 10 mg

 

需要時每 3~5 分鐘再給予一次

 

以不建議在新生兒與早產兒使用高劑量 Epinephrine(class III

 

 

 

 

單人操作

 

 

雙人操作

 

圖片來源:小兒急救訓練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新生兒急救影片:

 

1、打骨針 2、環扣 CPR

 

Infan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(CPR)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-Lung 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